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十)
2017-09-26 18:33: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任免制 C.权力按血缘世袭 D.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A项不是从官员的任命方式上进行分析的;C 项是贵族政治的特点,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未体现官吏的选拔方式。因此A、C、D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2分)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 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王夫之:郡县制影响深远,有利于中央集权。(2分) “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 顾炎武主张: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 (2)主要思想:联邦制、分权制衡。(2分)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5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作用的理解,根据“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古今上下皆安之……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是:郡县制影响深远,比实行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安定和有利于中央集权。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在领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独立性较强,因此“其专在下”指的是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地方缺乏自主性。根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对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 态度:郡县制更有利于长治久安,但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不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因此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2)根据“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结合《1787年宪法》可知,两种政府为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由此可知为联邦制;“几个分立的部门”主要指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由此可知为分权制衡。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而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但是过度集权不利于地方发挥自主性。美国独立后曾采用邦联制,不利于美国国家的发展,后改行联邦制,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因此: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联邦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人类文明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可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 材料三?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1)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3分) (2)现象:不分贵贱,追求高消费。(2分)原因: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理学思想受到冲击,人们追求物质享受。(6分) (3)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4分) 原因:①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列克思主义的影响。(9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根据材料“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开东阁,廷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信息归纳措施。 (2)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 “不拘贵贱,上下仿效,习以成风”和材料二中 “率多侈靡, 揭(借)债不辞”信息概括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从明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 (3)第一问,回忆所学,可以从财产资格、性别资格、种族资格三个方面归纳。第二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指向明确。关键是要注意结合史实,避免空发议论,违背了论从史出的史学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社会各阶层均可参加考试,以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正如材料“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所言。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得到加强 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C.宰相数量增加 D.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