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工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工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唐朝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职责负责起草;门下省的职责封驳审议;尚书省的职责负责执行。六部是指礼户礼兵刑工,其中工部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即可概括出所谓“合法性”的含义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遵守诸侯权利与义务的诸侯。根据选项,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明显违反了周礼。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三图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
⑵与图一相比,图二制度有何显著特点?(2分)
⑶图三现象是否代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⑴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二制并行。(各1分,共3分)
⑵郡、县是受制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郡下设县(1分);长官都由皇帝任免。(2分)(总分不超过2分。)
⑶不代表。(1分)。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或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地图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由图一“周”关键字可知,图一体现的是西周分封制;由图二“秦”关键字可知,图二体现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由图三“郡”“国”关键字可知,图三体现的是西汉的郡国并行。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人事权、财政权、军权等权力。而郡县制下,郡、县是受制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郡下设县,形成垂直管理的形式;长官都由皇帝任免。
图三是西汉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这并不代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在郡国并行制下导致了王国问题,并不利于中央的统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或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立有军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以蕃屏周”表明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周王朝,所以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对周王室效忠,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