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姓名
| 离职原因
| 任职时间
| 姓名
| 离职原因
| 任职时间
|
窦婴
| 免职
| 1年又2月
| 李蔡
| 畏罪自杀
| 3年
|
公孙弘
| 去世
| 2年又4月
| 赵周
| 下狱死
| 2年又7月
|
许昌
| 免职
| 3年又8月
| 刘屈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至秦汉……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通典·职官》
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
——《明会要·职官》
材料二 汉代十三部州示意图

阅读以上材料,写出与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相关的两个历史名词,并予以阐释。
参考答案:
历史名词:御史大夫、刺史、吏部、通判、御史台、锦衣卫等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关的机构、职官。(任选其中两个即可,每个2分,共4分)
阐释示例:(每一名词的阐释4分,共8分)
御史大夫,秦、西汉官名。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刺史,职官,汉武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巡行郡县。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起着积极的作用。东汉时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等事务,为后世所沿用。
通判,职官,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义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明代,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
锦衣卫,明初设置,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管辖,负责侦缉刑事,也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
(注:若从设置目的、影响方面阐释亦可,需符合史实。)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和历史地图,明确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材料及图片可知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及地方行政区划,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按照题目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回答,如御史大夫、刺史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的官职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
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材料与当时秦朝的史实不相符合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共22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从西安通往蒙古高原的一条古道,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参天可汗道”。与哪一史实有关
A唐太宗征服高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渤海国建立? D 回纥归附唐朝
参考答案:22.D
本题解析:参天可汗道是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少数民族首领为方便向大唐皇帝回报本地情况而向唐太宗申请开设的, 意义就是使唐王朝中央集权更加稳固,同时方便了商旅往来,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考查内容中国古代唐朝的民族关系。
【星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