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新华社北京2012年12月4日电: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12月3日上午,全国人大机关举行宪法墙揭幕仪式。下列对该宪法理解正确的是
A.该宪法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修订通过
B.该宪法使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C.该宪法在修订中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D.该宪法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可知该宪法是指通过修订之后的1982年宪法,这次宪法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进行修正,它的出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巨大进步,答案选C,A 项说法错误,该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B项是在1954年中得以确立,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出台之前一直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雏形,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而“文革”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遭受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欧共体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皇权不断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的场景描述了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宋代之前,丞相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丞相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丞相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这三个场景从本质上说明了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帝权力的加强。故选D。
点评:本题也可以用文字资料考查: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 C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参考答案:
(1)秦朝三公九卿制(1分),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隋唐中央沿用三省六部制(1分),分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参决政事,均为宰相,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型、户、工六部;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1分)
(2)明朝废除中书省,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1分)。(明 太祖把相权分给六部,又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清代设立军机处,重大军政事务完全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处理。(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1分)
实质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分)
(3)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罗马条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市场的形成?②关税同盟?③共同的经济政策?④共同的农业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①③是基本内容,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