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日出·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以下作品反映了这种变化发展的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等待戈多》
C.《巴黎圣母院》
D.《安娜·卡列尼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反映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体现了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只有《等待戈多》符合现代主义文学,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部雨果的作品,指出其属于哪一种文学艺术流派。2分
2.结合近现代史说说法国是如何完成从崇尚专制武力到追求民主和谐这一伟大转变,使法国得救的?2分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4分
4.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你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1)《悲惨世界》或《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2分
(2)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二战后,法德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2分
(3)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4分
(4)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本国文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一文中提到“这种思潮在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其基本特征是“渴望”,“渴望不能达到的、已经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这种思潮应该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典主义多以刻画英雄人物形象为主,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现代主义集中表现自我语言悖理传统;浪漫主义对现实失望,努力寻找精神寄托,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此项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
[?]
A.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