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21题)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借“存天理,灭人欲”,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内容正确的是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难度一般,比较容易。主要考察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和全面理解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是不难得出答案的。题干从四个方面全面正确地阐释了1954年宪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年1月2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
A.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B.同苏联达成共识以共同抗美援朝
C.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D.争取苏联的承认以实现中苏建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缔结军事、政治同盟,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C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正以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由“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得知这是主张礼法并施。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独立之时虽然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但却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首先,美国是18世纪理性时代的产物,在观念上认同于科学、自由、理性。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创新精神。……立法者们十分看重知识,认为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进步。……而且,他们一致认为科学与教育应独立于政府而发展,以免受政府的限制和控制。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二?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1年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材料三?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 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非常的沮丧。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不得摘抄原句)(4分)
(2)材料二中“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指爱因斯坦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2分)他对近代物理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 2分)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社会责任感?(2分)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启蒙思想影响,观念解放;社会自由度大;立法者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教育独立于政府。(4分)
(2)狭义相对论(1分)。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2分)
(3)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2分),反对使用核武器(2分),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用科学造福人类。(2分)
(4)原子弹爆炸造成巨大灾难,核电站不断向社会提供电力,所以科学既能造福人类社会,也会造成灾难,是一把“双刃剑”(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