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6 18:57: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宰相制度由单一到多人、再到废除的演变过程,即是秦朝设立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到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宰相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较的目的是要找出异同点,所以,不能一提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就以古罗马的家父权相比,只说上古社会家族观念发达云云,此外再无下文。在罗马,家父权只是单纯的法权,国、家不相混,法与道德两清。在中国,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秩序,天不变道亦不变,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这种差异对两种法律制度乃至文化的发展,都有至为深远的影响。可见,只求其同,不见其异的排比、罗列是不可取的。总之,文化之整体的比较的研究乃是探索中国古代法精神的必由之路。” “古罗马法学家分法为公法、私法两部分,着眼点正是独立于国家利益的私人利益。而在中国,法只能是‘公法’,辄与国家利益有关,因而也总是以国家强制力——刑为其标志的。”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材料二 1902年,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设立修订法律馆,延揽归国留学生翻译各国法律及法学著作。1910年5月,颁行《大清现行刑律》:取消《大清律例》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以适应官制改革后的整齐划一;把《大清律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废除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设置罚金、徒刑、流刑、遣刑、死刑等新的刑罚;删除禁止同姓为婚、良贱为婚的条文;增加了新的罪名,如毁坏电路、电讯和私铸银元之罪等。? ——李力《法制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说明中西方传统法治观念的差异。(12分) (2)材料二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4分)
参考答案: ⑴差异:中国以礼法为主的等级观与西方平等的法治观;中国公法为中心的集体本位观与西方强调私人利益的个人本位观;中国重刑轻民,以刑为标志的强制力与西方以民权为特征的立法出发点。(12分) ⑵变化:改变诸法合体的法律体系,将民法从刑法分离出来;废除酷刑,刑罚减轻;废除旧律,增加适应社会变化的新条文。(6分) 原因:外国入侵,中西方法律纠纷增多;19世纪末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西方法制观念的传播和新技术的引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只说上古社会家族观念发达云云,此外再无下文。在罗马,家父权只是单纯的法权,国、家不相混,法与道德两清。在中国...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文化之整体的比较的研究乃是探索中国古代法精神的必由之路...古罗马法学家分法为公法、私法两部分,着眼点正是独立于国家利益的私人利益。而在中国,法只能是‘公法’,辄与国家利益有关,因而也总是以国家强制力——刑为其标志的”。再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中西方传统法治观念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被迫变法修律,设立修订法律馆...1910年5月,颁行《大清现行刑律》:取消《大清律例》吏、户、礼、兵、刑、工六律总目,以适应官制改革后的整齐划一...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设置罚金、徒刑、流刑、遣刑、死刑等新的刑罚;删除禁止同姓为婚、良贱为婚的条文...”即可概括出近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涉及的时间,即可概括出其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人焦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三省六部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说了两部分的内容,皇位是世袭的,但是官僚机构的成员并不世袭。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故选B。A项是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C项是地方行政体制,D项是选官制度,ACD项都为涉及到皇位世袭的问题,均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设立刺史官职 D.颁行推恩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