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实行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实行民主和共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在反封建问题上都有不彻底性;B适用于新文化运动,不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D不适用于维新变法,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三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因此选C。
点评:从命题角度看,高考仍将注重对中国近代先进思想演变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近代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及地位的考查;有可能将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注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
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
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的含义是“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即团结国内各民族,反抗国外异族的侵略,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据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一]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据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减少改革的阻力
(2)持反对态度,因为变法采取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等措施,触及顽固势力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变法。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选做题,主要考查记忆能力。第一问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第二问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回答问题;第三问“原因”分析注意不同的多角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中人物的姓名及其著作或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个人物思想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思想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图一是康有为,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图二是梁启超,其著名文章是《变法通议》,图三是严复,他发表的文章是《天演论》。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3)其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