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秘色瓷出现于唐代后期,五彩瓷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元时期,因此选D。
点评: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明代棉纺织的发展
B.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C.南方农业生产比北方发达
D.商人买贱卖贵的普遍现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作者是徐光启可知背景是明朝,由材料可知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布是手工制成品,这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与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相吻合(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所以B项符合题意;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故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 ]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玻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朝时期,我国的丝织业和棉织业中心分别是(? )
A.南京、广州
B.松江、苏州
C.杭州、松江
D.苏州、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在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晃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浙市、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特点:①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②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出现了专门化的手工业市镇。③部分地区逐渐出现耕、织分离和手工业内部的纺、织分离。④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达到新水平。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2)有利因素:①手工业规模大,数量多。②劳动力充足。 ③19 世纪初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
(3)原因:①重工业发展缓慢。②中国未重视矿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难以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④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以及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对特点的理解。第(1)问,主要阅读材料,总结特点;原因可以从制度或政策、商业发展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资金、市场、劳动力等方面总结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开展工业革命的因素;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说明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