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2、判断题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3、判断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4、判断题 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世界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文明由质朴宁静的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到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中国的孔子和希腊的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
A.对哲学进行了人文主义的阐释
B.对人性做除了“性本善”论断
C.对人生提出“舍利取义”的追求
D.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5、判断题 ?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 材料二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 材料三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