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05 16:43: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圣人云:“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观点,符合以下哪个流派的观点(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此题目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为而治”的意思,即可选出道家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大意是国民物质和思想上的程度越锐利,国家越容易滋生混乱犯错误。“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大意是有能力制作特变的器具的人,必然会做些投机取巧的事,会做这样事情的人,就有狡懈、机变的心思,有这样心思的人,就没有一个未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纯洁的新凉。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一直不断的变革。只是始终没有铁犁牛耕的生产水平,故排除D项。B、C项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以老子和庄子对科技的态度为切入点,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原因,旨在考察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除以新情境、新材料考察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外,还可以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本质以史学论文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5分)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表现。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1分) (2)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4分) 原因: 保守性: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 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7分) (2)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烈女人数增加;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步性和保守性两个方面作答。保守的原因在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自主的原因在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反礼教的思想。 (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要正确对待不同的史料。官方文献属于原始史料,史学价值较大;学者著作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小说属于文学作品,作为历史研究,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一定的价值,但一定要慎重使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里的“反动”指的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当时宋明理学仍占据重要地位,排除A;是批判继承而非彻底否定,排除B;C项与材料题意关联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