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国家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 ]
A.优先发展教育
B.尊师重教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教兴国
2、判断题 2008年是恢复高考31周年。1977年的恢复高考
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的成果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焦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 ]
A.文化教育的重心的转移 ?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4、判断题 “某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以上个人履历反映了:
[? ]
A.《义务教育法》保障了其受教育权利
B.“教育大革命”对其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C.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为他的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作为学者访问美国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
5、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期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革时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