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福建),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判断题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兆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注: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交趾是今天越南)以上对联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法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日俄战争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扶清灭洋”是下列那一运动的口号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4、判断题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
[? ]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