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图中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由弱到强发展变化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打开中国市场
B、割占中国领土
C、保护鸦片贸易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内在继承性而言,B、C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从任务来看,两者都具有反封建性,有内在的继承性。?而在指导思想上,虽然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旧三民主义,但是新三民主义的根据斗争形式的变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旧三民主义之间的联系已经很少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不割我土地”才是本题的题眼,必须知道“不割我土地”的确是《辛丑条约》的一个显著特征,《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文中“议约”只能是指《辛丑条约》,“疾愚暴之无知”当然是指反帝的义和团运动。所以本题答案是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另外,这不过是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