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不属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的是
[? ]
A、

B、

C、

D、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3、判断题 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写道:“女子若受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这说明梁启超
①重视男女平等?②认为女子受教育对家庭和社会意义重大
③仍受传统思想影响?④仍主张妇女做贤妻良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近代思想界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照抄照搬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体现这两个步骤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5、判断题 下列人物中,最早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是?(?)
A.姚莹
B.郑观应
C.康有为
D.梁启超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