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英国)洛克《政府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思想的基本观点。他的观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问为专制国为立宪国,其(法治)为用,举无以异也。而首揭此(法治)精神,薪尽火传以适于今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管子评传》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管子》认为法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民必须服从于法。西塞罗认为人们既是法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2)观点:推崇法治,反对专制;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影响: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准备。
(3)观点:①管子是法治主义发明者、法治精神开创者。②若不问政体,法治各国无异。③主张立法权操于众人,强调立法的民主性,反对专制之法。认识:①中国先秦法治思想在世界法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中国古代的“法治”,实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人治”。②梁启超在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世界法治的发展所作贡献的同时,也吸收并传播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法治思想,他的法治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分)近代以来,伴随欧洲列强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抗争和探索。
材料一“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1)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走私、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3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5分)
(3)梁启超的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维新派进行了什么实践?有什么意义?(5分)
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在檀香山的演说?
(4)简析孙中山后来在领导辛亥革命中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及其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影响: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关税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3分)
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2分)
(2)洋务运动包括兴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筹办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分)但是洋务运动实行“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1分)
(3)背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兴起。(2分)
实践: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1分)
影响: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他们建社团、兴学堂、办报刊、改旧俗,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2分)
(4)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3分)
影响: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
[? ]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业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祖国。
(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手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套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胡锦涛在灰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回答:?
(1)“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探索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有哪些派别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探索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巩固共和”与“专制”进行了哪些较量?这种反复较量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平¨制度,进行了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为实现真止的民主继续斗争。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民士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