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三中的作者梁启超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2分)该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
(3)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是什么?(2分)
⑷材料五所说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4分)
(5)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6分)
参考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2) 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实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分)
(3) 三民主义(2分);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⑷ 民主和科学。(4分)
(5) 器物(技术)——政治制度 ——文化。(各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技术,材料二把这种思想落实到实践中,即洋务运动,思想是中体西用。(2)梁启超宣传西方的制度,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3)从材料“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可以看出是革命派,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在其指导下进行的活动是辛亥革命。(4)从材料“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可以看出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5)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点评: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派别:分别是洋务派、维新派。
(2)分别指民主与科学。
(3)历程: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夸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夸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 ]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不一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船耳机器耳。
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D、今天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晚清以来历次改革、革命的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上述论断表明此时的梁启超 ①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②反对因循守旧,固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③主张把中西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④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