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 ]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汉时,朝鲜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檀弓、果下马,中国向朝鲜输出的是铜镜、漆器、铁制品。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朝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
B.中朝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C.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D.中朝两地物产的差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世纪英国民歌“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并坐捡细毛,不甘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清晨到深夜,各得一便士……”。下列经济现象或措施与民歌所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B.魏晋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
C.明朝摊丁入亩的纳银代役
D.明清时期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歌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情况,这也是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而D项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
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人获得巨大财富后,可以购买庄园等家产,被人羡慕赞扬。这反映了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C。A项错误,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摈弃,反而逐渐的加强;BD项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