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说着这样的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抗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侵害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党的正确政策;科技的发展。
(4)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新生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兴农、科技兴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A明显不符事实;B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D是在21世纪初;从材料信息““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可知经济经济体制已经受到冲击。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