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
①开放通商口岸?②领事裁判权?③议定关税制度?④片面最惠国待遇?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内容包括: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等。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方列强取得了在日本开放港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被迫开国,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因此选B。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A.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
B.废藩置县,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制定了改革的施政纲领。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4分)
(2)①废除旧体制: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进行币制、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等。②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留学欧美,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4分)
(3)政治上,通过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亚洲强国;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生活习俗的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对外关系上,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5分)
(4)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日本提出“脱亚入欧”。对“脱亚入欧”的正确理解是?
A.日本经济发达后变成了欧洲国家
B.日本经济发达后加入了欧洲联盟
C.日本学习欧洲,成为工业化国家
D.日本像欧洲国家那样不断向外扩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三?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2分)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统治前期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到晚期开始逐渐学习西方的“兰学”。(2分)
(2)认识:公民道德养成和知识学习、技术训练相结合;(2分)(注:若答到“修身、开智、长其才艺相结合”给1分)。知识乃立身之本(或知识需要的普遍性)。(2分)
举措:设立文部省;颁布《学制》;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近代学校体制;招聘大批外籍教师任教;设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等等。(2分,任意两项)
(3)问题:教育上仍实行科举制,读书人为功名所束缚。(2分)
(4)建议:要善于吸纳外国先进教育经验;要重视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要普及国民教育;要真正将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2分,任意两点)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向外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回答时主要结合材料“……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归纳其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的掌握情况。回答前一问时主要依靠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材料“……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后一问学生联系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的措施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日两国维新变法的分析与理解。结合材料“……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归纳中国存在的问题。
(4)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回答时学生要自圆其说。需注意结合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及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经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归纳总结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