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来的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朝晚期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讲到一个叫丁宾的人,进士及第后,官至尚书。有人对他讲,你现在可以看点古文了。他问该看点什么呢?那人说:无非就是韩柳欧苏。丁宾问:韩柳欧苏是几个人?后来有人跟他讲二十二史;他说一个人怎么写那么多东西?对此材料正确的理解是
A.唐宋散文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
B.作者讽刺官场腐败
C.讥讽读书人只知经义不知史书
D.表达谈迁科举考试后失落的心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李贽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唯物主义到主观唯心主义转化的过程。由此不符合李贽主张的是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明朝的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而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C.前者进步,后者反动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的李贽否定孔子,否定了程朱理学的伪善,揭露了儒家学说中的不合理成分,具有浓厚的反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意义,而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是为了便于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宣传,其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取代皇帝专制统治也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维新变法运动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而非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方向,所以D项说法错误,A C两项明显错误,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并且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但李贽反对或是批判的仅仅是程朱理学的伪善而不是要否定整个儒家学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之“屠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的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