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农民签下的一份保证书。此后,在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依据你的判断,它所引发的变革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判断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3、选择题 
右图是著名画家张乐平于20世纪50年代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土地改革运动兴起
B.三大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4、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一种形式。就某些形式和内容看来看,类似国外的“出口加工区”,但我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搞出口加工,还搞各种行业的综合经营。就是说,即办工业,也办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同时还办文化、教育、科研事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等。而总的原则是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全面发展。
——穆中魂《从深圳经济特区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材料二?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但如果将来沿海地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有了条件,收入就可以高一点,消费就可以增加一点,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大家要考虑。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经济特区具有哪些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及相关史实,说明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并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4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4、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谈谈我国 “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并列举其所取得的两项成就。(4分)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 -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 1949 ~ 1979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