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引文对于寡妇“守志”“不改节者”,明朝政府给予“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的鼓励,由此分析得出这种“守志”“不改节”的婚姻观显然具有保守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理学强调封建的伦理道德,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正是理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怨的体现。材料中没有阐述明朝政府对寡妇改嫁并没有完全禁止。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基础仍很薄弱,表现在
①未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②经济力量远小于封建传统经济
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暂时的?④未形成新的政治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教材有关知识判断选项可知:④错误,因随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阶级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朝和西汉都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唐朝和西汉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采取了哪些相似的措施?
(2)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有哪些新措施?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基本认识。
参考答案:(1)相似措施:①在少数民族区域设行政机构管辖: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西南地区设郡县;唐朝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②采用和亲政策:汉高祖开始实施与匈奴和亲政策,汉元帝时有王昭君和亲;唐朝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和亲。③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把内地的铸铁、凿井技术传到西域;唐朝把养蚕、种菜技术传到吐蕃。④征讨在边疆侵扰的少数民族贵族:西汉武帝时,三次大规模地反击匈奴战争获胜;唐朝太宗里,派兵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2)新措施有:在边疆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管理当地事务。如封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等。
(3)基本认识:①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大国。②各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汉唐时期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民族政策来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汉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并从中归纳出两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相似措施,不难发现两朝在四个方面存在共同之处即在少数民族区域设行政机构管辖、采用和亲政策、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
征讨在边疆侵扰的少数民族贵族等;第二问只要学生进行比较后就很容易发现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新措施主要是对在边疆封少数民族首领为王,管理当地事务;回答第三问应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解释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人们才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也要有一度的问题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5分)
材料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见右图)。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月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公里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2)“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3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园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3分)
材料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努力;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等。(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意义:“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返回,是我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使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对和平利用外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2分)
(2)意义:①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③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④迈出了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为推动国际航天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3)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1分)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 (2分)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等。(2分)
考点提示:?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考生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科技成就外传对世界的影响,注意中西科技发展交流及差异;(2)认识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重大科技成就及其重大意义;(3)认识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重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问题以及各国对待科技的态度等;(5)注意近现代科技成就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关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1)问的“原因”需要概括归纳得出,回答“意义”时要与现实相联系;解答第(2)问可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科技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考虑;第(3)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影响”要结合材料概括归纳;第(4)问可从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