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充满变革的时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确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艺方针
B.苏联虽曾重视农业领域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
C.美国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黄金”时代
D.两极格局面临多种力量的冲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双百方针确立了正确的文艺方针,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BCD三项符合50、60年代的史实,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艺术领域
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
D.学术领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知识点。“百花齐放”针对的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的学术领域,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问题(11分)
(1)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4分)
(3)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的遭遇?(2分)
(4)从“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1)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等。(3)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的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闭关锁国、要积极学习外国先进事物、自强不息等。
本题解析: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可以从战争本身及战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概况;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学习西方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要一分为二;启示的回答从正反两方面得出。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华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华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A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产生,但是材料也并未体现。
点评: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2题)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