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表明了
A.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B.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英勇的作战。故选C。A项说的是战争的性质,本身不能直接的决定战争的胜负;B项只是说了中共一个方面;D项是外因。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危急时刻,国共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国际的大力的援助,但是不能认为这就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该规定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条约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是
A.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
D.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中国在抗日期间的“大撤退”,保存了大量的物资,这就为我国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展的徐州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选B。A、C两项与台儿庄战役无关;D项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
A.都是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C.都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故选D。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