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的几种近代工业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
B.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都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D.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错误,洋务企业的军用企业是有政府投资的;B项错误,洋务企业属于封建性质的企业;D项错误,外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国的剥削,洋务企业的军用企业产品不进入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近代企业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是采用机器进行生产。故选C。
点评: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同时存在着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不同的近代工业。它们的性质不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却都是采用机器生产,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欲求之声,必求忠信之人;欲谋自强,必谋礼仪之士。”——大学士倭仁的奏折
请回答:
(1)归纳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之处。(6分)
(2)归纳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同之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属的政治派别,并对其思想主张进行简要评述。(8分)
参考答案:(1)李鸿章主张进行改革,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设科举新科目,培养新式人才;而倭仁反对改革,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巩固统治。
(2)曾国藩和倭仁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李鸿章、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倭仁是顽固派的代表。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是进步的,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其实践活动的失败。顽固派的主张不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此题提供了三则材料、三个历史人物,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归纳,从而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考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要求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 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实质上是指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问的是“包含着跃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洋务运动就其主观来说还是想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ABD只是意义,而不是本质含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