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农民有人身自由,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粮食,干起过来当然就有积极性了。所以才说“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因此说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选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
点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
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
③军事:战争频繁。?
④文化: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第一次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并宣布战争结束后归还给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内容必须实施。下图所示属于 ? ? ? ? ? ? ? ? ? ? ? ? ? ? ? ? ?
A.古三代前
B.三国时期
C.隋朝时期
D.宋元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国时期,台湾的名称叫“夷洲”,孙权曾派人到那里。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根据经济决定政治,得知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凡尔赛体系中,隐含着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最明显的矛盾双方是
A.美德
B.英德
C.法德
D.意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战期间对中国侵略最为积极的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并于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