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北方实现统一
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C.民族矛盾尖锐
D.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已经实现统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展开的,通过改革中国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所以A C两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而D项是其改革的结果与其有直接因果关系,B项说法错误,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答案选D。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②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与柏拉图作对
C.依赖柏拉图
D.求知欲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以此来比喻亚里士多德并不迷信权威,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即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与柏拉图作对、 C.依赖柏拉图和D.求知欲强均与材料中意思相差甚远,故此题应选择A项。
考点:亚里士多德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不能体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学以致用”特点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石油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C.研究和勘测地震
D.为寻找和开发煤炭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的地质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尤其是在地质结构和矿藏寻找方面具有指导作用,但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古代就开始了,与地质力学的运用不符,故D项符合题意,A B C三项均是其应用的表现。
考点: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
点评:如何评价科学家是高考历史材料题中的新增题型,从何种角度出发进行评价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对李四光的评价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例:
①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②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身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③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王安石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究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主要是2.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3.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这段话反映出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抵御辽.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减少政府开支
D.巩固自己的权势
E.主要解决财政问题
F.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G.否定了科举制度
H.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I.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G.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官吏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参考答案:1. B
2. B
3. B
4. B
5. C
本题解析:这五小题都是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关键是要读懂所引材料的意思,特别是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1.根据材料中关键词“奸宄固宜少”,奸宄是指违法作乱的事情,因此符合题干意思的是B。2.根据材料中关键词“废除华而不实”,可以看出选拔人才注重实用,答案为B,其它三个选项题干没有涉及到。3.根据材料中关键词“国以任贤使能而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B选项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4.根据材料中关键词“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有抑配(强制分派)之弊”,只有B选项符合材料意思。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司马光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也包含了对变法的攻击,因此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所涉及的国家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既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读图、识读能力。“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图中④为意大利这非常明显,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但却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作战。A、B两项中都包涵了④,③为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也是参加协约国作战。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