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能成为正统思想,离不开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使其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但并不是主要原因,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儒家不断的地发展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统治的精神支柱,D项正确。B、C项都作为统治思想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断积累以后才高超的,尽善尽美以后才圣明的。所以圣人这种人,实是普通人德行的积累。”实际是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是离经叛道的李贽的观点,所以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该学派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九渊的典型主张是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不需要实践,只需要静坐、沉思,类似于材料中的“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专做打坐功夫,所以在本题中,该学派代表人物只可能是陆九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段话所包含的主张有
①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 ②“理”在人身上体现为人性
③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④“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材料中他提出的主张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理”在人身上即体现为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理”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①、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故排除③。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家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
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
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A项错误;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项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项不符合史实,故正确选项为C项。
考点:宋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
点评: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更容易理解理学的内涵: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是佛道化的儒学。考查宋明理学的角度还有:“理”的含义、宋明理学两大流派的异同、积极和消极影响。如: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其他》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