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月革命首创性体现为是无产阶级的一次大革命;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由共产主义理论作指导;为以后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典范,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新的篇章,故本题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这一时期的苏联在政治上放慢改革步伐,国内政局稳定;经济上,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外交上,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C。A是斯大林领导时期,B是赫鲁晓夫统治时期,D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C.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形象说法。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社会主义,实行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放弃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想着用发展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社会主义,故BCD说法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标志着苏俄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正确。?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命运影响很大,这种结果说明
[? ]
A.这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必然结果
B.决策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
C.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体制需要高度稳定
D.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主观上愿意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全球通史》记载: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坦率地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苏联当时面临“很多新问题”的根源是(?)
A.严重的国内民族纷争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与美国全面对抗处于劣势
D.国内政局时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改革,最终无法突破这一模式。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进行经济改革,造成模式更加僵化,苏联积重难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临很多新问题,其根源就是斯大林模式,故B 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ACD三项均错误。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