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与王守仁“心即是理”思想的差别,王守仁说:“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外义也。至善者心之本体也。”这表明王守仁认为
A.朱熹所说的“定理”不是“至善”的“义”
B.至善作为道德原理可能存在于外部事物
C.事物的道德秩序只是来自行动者赋予它的道德法则
D.道德法则是纯粹外在的
2、判断题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修严厉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3、判断题 小来源:91 考试网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4、判断题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四]29题)(16分)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10分)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6分)
5、判断题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连绵不断的社会记录,是微型博物馆,方寸之中积淀着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图是美国首次发行的有关中国题材的邮票,邮票中央圆圈内印有“July 7. 1937?抗战建国? July. 7. 1942”等字样。

请回答:
(1)该枚邮票上的图案是哪两位历史人物(2分)?请概述其主要事迹(2分)?
(2)从该枚邮票发行时间来看有何特殊的含义?(2分)
(3)该枚邮票发行一年半后,美国对台湾持何种立场?(1分)你认为该枚邮票有何历史价值?(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