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时间
| 汉武帝币制改革
|
第一次(前140年)
| 汉武帝鉴于货币不一,长安铜产不足,下诏废“四铢半两”,改铸重量较轻的“三铢”币,然钱贱物贵遂废。
|
第二次(前136年)
| 因“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衣食皆仰给于官府…… 商贾多积货逐利,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武帝罢废“三铢”, 大量铸“半两”币以解燃眉之急,引发民间私铸、盗铸风潮再起,货币真假难辨,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
|
第三次(前127年)
| 始造币值昂贵的白金币和以白鹿皮为质的皮币,新铸“三铢”投入流通。白金币值昂贵,皮币流通不便,新“三铢”郡国私铸,弊端难除。
|
第四次(前115年)
| 下诏“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入三官。”又令“索天下商贾征重赋……”五铢钱为专司铸造,币质上乘,式样划一,不易被盗磨。至此,汉武帝币制改革终获成功。
|
——摘编自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比较汉武帝前三次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第四次币制改革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1)不同原因:
第一次:中央政府掌控的铜矿资源缺乏,钱贱物贵,“三铢”币难以通行;。
第二次:民间私铸、盗铸钱币屡禁不止,货币真假难辨;
第三次:白金币值昂贵,皮币流通不便,新“三铢”郡国私铸,弊端难除。(6分)
共同原因:发行货币存在质量、流通等问题。(2分)
(2)影响: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五铢钱为专司铸造,币质上乘,式样划一,不易被盗磨”可以看出其影响是实现货币统一,打击了私铸、盗铸钱币现象;由材料中所述的上林三官专门铸造,等于地方铸币权被取消,这意味着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再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商业政策可以看出,货币统一有利于强化“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1)题目要求比较三次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没有说比较异还是同,所以需要从异同两方面去比较。不同原因:第一次:从材料中的“长安铜产不足,下诏厌“四铢半两”,改铸重量较轻的“三铢”币,然钱贱物贵遂废”可以得出中央政府掌控的铜矿资源缺乏,钱贱物贵,“三铢”币难以通行。第二次:从材料中的“引发民间私铸、盗铸风潮再起,货币真假难辨,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可以看出其失败的原因;第三次:从材料中的“白金币值昂贵,皮币流通不便,新“三铢”郡国私铸,弊端难除”可以得出。共同原因:由上述原因可以总结出来,即发行货币存在质量、流通等问题。(2分)
(2)实现货币统一,打击了私铸、盗铸钱币现象;消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化“抑商”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7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汉武帝的币制改革?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原因与影响(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的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古罗马妇女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摘编自《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 汉代,儒家开始了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但在现实的庶民生活中其实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这么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一般的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摘编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材料三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材料四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压迫妇女的不是男子,而是‘有产阶级专断的社会制度’,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他在《战后之妇女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妇女运动只有成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胜利。——摘编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古罗马社会对妇女的限制。(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简析其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述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概括材料四中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妇女地位变化的总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立法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
(2)特点:空前强化;深入影响社会生活。背景: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3)原因:政治方面,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文化方面,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主张:提倡男女平等;强调解放妇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4)趋势:妇女地位逐渐提高。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外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第(1)问,根据材料加以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发展特点”需要将明代的情况与以往作对比分析;“时代背景”应注意社会习俗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尤其是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和理学的约束。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概括即可。第(4)问,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即可概括出“总趋势”;“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者、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回答军机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理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惟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
(4)军机处的没置,进一步加强了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钱穆在评论汉代政治制度时说:“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汉武帝时期在地方管理上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
D.在地方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汉朝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继承,A符合题意。B项不属于地方管理上的措施;C项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采取的措施;D项表述错误,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上仍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