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2、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 ]
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4、判断题 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 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 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
|
1978
| 20%
| 10%
|
1992
| 52%
| 70%
|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判断题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