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其矛头指向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为蒸汽机的运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①卡特莱特②富尔敦③史蒂芬孙④哈格里夫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中等难度题,主要考察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第一步要知道新领域的含义,然后还要清楚四个人物中,哪个人物在新领域中为蒸汽机的运用做出了贡献,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根据所学知识,蒸汽机一开始是解决在机器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由于蒸汽机的使用,大大推广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后来则发展到交通领域,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从而做出正确判断,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参考答案:(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期应该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对印度进行大量的商品输出;印度棉纺织业依然处在手工生产阶段所致。第(2)问从材料中“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可以看出,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一战前,印度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可以看出,印度仍然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3)问,通过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总体呈下降趋势。第(4)问),主要是指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亚洲带来的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显示了英国1801、1851、1901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B.海外殖民掠夺
C.奢侈享乐风尚
D.工业革命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工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出机器的使用把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故选D。
点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在迅速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地提高,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不断地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不能对下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

[?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工业生产的增长
C.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
D.国际贸易秩序的公正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