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昵?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
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
住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决议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
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是什么?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是什么?新中国人民政府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联合国对新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上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有何重大意义?(7分)
(3)据材料三,概括此时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重要依据是什么?此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有哪些新调整?(6分) 
 
	参考答案:(19分)
 (1)特征:近代中国外交是屈辱的外交。(2分)困境: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2分)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等基本方针。(2分)?
 (2)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2分)突破: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3分)意义:终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
 (3)不结盟政策。(2分)依据:既符合中国人民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调整: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中,从周恩来语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屈辱外交;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困境在于受到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我们的外交政策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问中,根据材料二我们可知联合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推动下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外交权利。这一时期的重大外交突破主要表现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带动了一系列的外交建交热潮。伟大意义不言自明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新的外交局面出现了。第三问中,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传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唯有此方能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调整表现为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建国初期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外交三大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图为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合影。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 

[? ]
A.巴黎和会
B.旧金山制宪会议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关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年后失效,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
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 美国政府2010年1月29日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1月30日、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2010年2月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史无前例”》
材料五 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五,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
(2)核心:台湾问题。根本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战略意图: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3)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关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