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式,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改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料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什么? (2分)它具体是怎样构成的?(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中央官制和选官制度上的体现?(4分)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3)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分)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三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4)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分)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2分)选官制:科举制。(2分)
(3)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采取措施:西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①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6分)
(4)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2分)
(5)趋势:王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2分)
本题解析:(1)记忆型题。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构成。在秦朝建立,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到了后期分封制导致了割据,不利于国家权力的集中,因此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记忆型题。围绕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各个王朝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较之前的王朝不同在于将宰相的权力分散,即在中央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而为了很好将人才归于朝廷所用,唐朝实行了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三讲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这说明了丞相的权力极大,也说明了秦朝的制度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西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①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明朝鉴于之前王朝宰相权力过重,影响到皇帝的权力,因此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了由皇帝控制的内阁;清朝也没有恢复宰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秦朝设立宰相制度,到汉代频繁更换宰相、设立内朝,唐代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再到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最后清朝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可知,中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为王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被废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古代政治人物与专制制度的组合,错误的一项是(?)
A.秦始皇——皇帝制度
B.查士丁尼——民主制度
C.明成祖——内阁制度
D.雍正帝——军机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属否定式选择题,排除法是最快速的方法,A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故名秦始皇,C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初设内阁学士,明成祖时期内阁正式形成;D雍正帝为加强西北军务创设军机处,B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撰《民法大全》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背道而驰。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在秦以后不断加强,不同的朝代设置不同机构以强化皇权。例如教材中所提到的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等。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必须牢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中的“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表明清朝对西藏的人民采取与其个性相符的政策,实行垦田,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统一后,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最高机构是(?)
A.州
B.行省
C.郡
D.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制,郡为最高的机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地行政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