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2、判断题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一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叶时顺便到娱乐场所“瓦肆”听戏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买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3、判断题 北宋的“市”不同于唐朝的突出表现是
A.出现草市
B.
出现纸币
C.出现商业都市
D.突破“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4、判断题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
A.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
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判断题 下表是清代两个不同时期国家税收的项目及总额。丁项应属于哪种收入?(?)
?
| 乾隆18年(1753)
| 光绪34年(1908)
|
甲、土地税
| 48,057,000两
| 102,480,000两
|
乙、盐课
| 5,561,000两
| 30,000,000两
|
丙、国内关税
| 4,325,000两
| 900,000两
|
丁、□□□
| 0
| 32,902,000两
|
?
A.免役钱? B.工商税? C.丁口税? D.海关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