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说什么“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他把大危机看成“一种心理现象”,并用“萧条”一词代之以“恐慌”或“危机”,说这样不至于“那么吓人”。
——黄安年《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凡在我国生活阴云密布的时刻,坦率而有活力的领导都得到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据富兰克林·罗斯福《名人演讲》
问题:
(1)材料一中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史实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佛和罗斯福都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但是,在应对危机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指出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取得应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成功?请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正确。
分析: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1929年股市的崩溃,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背后所积累问题的总爆发;股市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因此它不是一件孤立事件。
(2)胡佛:采取放任自由的政策;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
(3)罗斯福认识到自由竞争的局限,重视发挥政府作用,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比如,整顿银行,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措施。罗斯福能够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注重缓和社会矛盾。比如,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等。罗斯福抓住了经济危机的实质进行改革,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拉动需求,削减工农业生产,以解决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比如,采取了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措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34年,美国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其理由可能与哪一项有关?
A.要求统制货币
B.减少耕地面积
C.实行社会保障
D.实行以工代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这项措施是实行社会保障。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里根政府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
A.减少政府开支?
B.改革税收?
C.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取消福利国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面对经济“滞胀”,里根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于国家福利是减少,并没有取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国卫报报道,2013年4月17日下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葬礼在伦敦圣保罗教堂举行,为表示“深切敬意”,英国议会决定,葬礼期间让大本钟及威斯敏斯特宫大钟“静音”。19世纪以来,大本钟以“静音”形式致敬,这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965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葬礼当日。大本钟的这两次致敬是因为这两位首相都
A.曾是英国国家权利的核心
B.使英国摆脱经济危机困扰
C.因为社会福利制度受民众爱戴
D.有利于英国的发展与崛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错误,因为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的下院;B错误,因为题目中的两位首相都没有解决该问题的史实;C错误,因为丘吉尔首相不符合;D正确,因为两位首相所作所为都为英国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 ]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