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开始时间。从材料中的“惟读惟耕”可知,古代人认为人生最佳的两种出世路径:一是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是耕田。通过读书可以当官,即科举取士,而科举制始于隋唐时期,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一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没有人认识诏书,说明南方许多地方不认识秦国的文字,因此需要统一文字。所以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实行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自的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将世袭的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清朝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是: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
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自吴永章《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材料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当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民主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①政治与军事手段相结合;②对反抗与归顺人员区别对待;③政治改革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6分)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西南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分)
(2)作用:①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广大农奴和奴隶翻了身,西藏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②使西藏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为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6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主要特点”及“历史作用”,再结合所学及材料“……清朝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是: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设流官。……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当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土归流及建国后西藏的民主改革?认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代内阁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是个虚设无权的政府机构
B.内阁不是法定的最高决策机构
C.内阁是统帅六部的最高行政机构
D.内阁首辅大臣行使丞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