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排除A,既然是以识字教育为主,排除B,办教育不是根本目的,为国家建设服务才是最终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刚摆脱殖民统治,求发展巩固独立成当务之急;“星(新)马分治”,国小、自然资源缺乏。
(2)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注重发挥政府社会职能,以保障民生;注重政府廉政建设:依法治国;重视教育,强调国民素质的提高;积极依托区域优势,走区域经济集团化通路;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不照搬西方模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晚晴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在19世纪晚期创办的著名企业是
A.上海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南通大生纱厂
D.江南制造总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张謇作为晚晴状元,放弃做官的机会,毅然回家乡南通创建了大生纱厂,故C项正确,AB两项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为改变上表中这种状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我国重工业发展缓慢,为改变上表中这种状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