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
A.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 建立起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官僚政治趋向完备 确立三权分立机制
D.专制皇权正式确立 公民参与城邦政治
2、判断题 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材料一 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摘自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二 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摘自《毛泽东思想概论》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先后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所走的道路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4、判断题 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分歧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鲜明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灶炉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判断题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 关键词
| 出现频次
| 所占比例
|
社会伦理观念
| 仁、礼、信
| 8234次
| 36.2%
|
法观念
| 法、刑
| 4648次
| 20.5%
|
财富观念
| 利、财、富
| 5395次
| 23.8%
|
公平公正观念
| 均、平
| 4427次
| 19.5%
|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
1958年
|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
? 1984年
|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
1990年
|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