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1年冬季,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
A.他被处以罚款
B.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C.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4分)东北亚(下图)是当今世界性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也成为世界性大国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
材料一(图一):

请回答
(1)指出图中19世纪60年代进行改革的三个国家(字母及相应社会改革)。(3分)
(2)20世纪50-70年代,该地区哪三个国家先后实现经济起飞? (按时间先后写出三个国家的代表字母及名称)。指出三国实现经济起飞的历史机遇和共同措施
。(9分)
材料二(图二):

请回答:
(3)材料二中图14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参照图15 、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A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E中国洋务运动。(3分)
(2)A日本、B韩国、E中国。(3分)
有利条件:二战后国际局势长期相对安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分)
共同措施:根据本国国情制订并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外资;重视教育。(4分)
(3)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分)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1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月革命前,俄国著名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攻击列宁的《四月提纲》是“梦话”,认为“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以下针对普列汉诺夫观点的理解,正确的判断是?(?)
①他认为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②他主张以革命的方式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他反对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均正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革命的方向和平过渡的方法,而普列汉诺夫反对这个观点,所以他的观点是①③正确,②材料中没有涉及他观点中过渡的方式,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