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和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题目中谈到的是变法重在人才教育和官制,所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层面,正确的选择是D项,BCA不是题目的意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关于教育的内容的相同点
①创办新式学校②选送留学生③设立学会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是一道知识比较题。关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关于教育的内容的一些提法无须和教材一样,只要含义相同即可;关于设立学会,只有戊戌变法的内容提到;关于对科举制废除的理解,洋务运动开始走出科举制的羁绊,创办新式学校,但并没宣布废除科举制。而戊戌变法明确宣布废除科举制,这不能是三者共有的东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实业
B.编练新式军队
C.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D.废除八股取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岁月,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做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东西伦理的共通性
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岁月,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可知,康有为吧西方的思想 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这是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目的是托古改制。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托古改制的成因:①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②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③康有为自幼受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而且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这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另外茶馆也往往陈列各种报纸供人观阅,或者就根本改成阅报处。……许多阅报处附设半日学堂,教人识字。
1905年成立的北京西城阅报社成立之初的报刊有:《中国白话报》十六册……《湖南俗话报》《新白话》《童子世界》《启蒙画报》以及京津等处各报。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北京市第五高等小学教员常静仁,开了一间朝阳阅报社……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
——摘编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材料二:“大抵开通民智之难,莫难于使之自愿。故强迫不可也,劝导无效也,使之自愿之道,殊无过于广设阅报社。”
——《大公报》(1910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阅报社的特点。(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阅报社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1分);主要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2分);报刊主要是白话报和通俗读物(2分);开设阅报社的人群有知识分子、平民、官员、十绅和商人等(2分)。
(2)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2分);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2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2分);为了启蒙下层民众(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可以归纳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阅报社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为了启蒙下层民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