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国际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苏俄农民在1922年看到了春天的希望。余粮收集制是在国内战争时期的特殊政策,他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选择B。选项A是十月革命时期的《土地法令》的重要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C、D史实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认为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这两种看法都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只看到现象没认清本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而罗斯福新政转向“社会主义”,干预经济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因此说,只看到现象没认清本质,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与增加物资储备无联系,重心发展工业而非农业,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故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概念,理解当时苏联的背景。还可以考查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和影响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在于
[? ]
A.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退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