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理清材料基本信息,“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强调的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来统治百姓;这恰恰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本题只有D项符合题意。而B项是法家思想,A、C两项都没有在材料中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中华读书网” 材料四 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宋明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精神与下列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①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③墨家思想主张兼爱,②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④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因此选B。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梳理古今中外有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借鉴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教训,是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复习时理解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 。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黄宗羲“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
乙: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丙: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欧美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