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2、选择题 清代思想家戴震认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又说“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其思想旨在 |
3、选择题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4、判断题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天理流行,处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⑵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⑶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6分)
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欧美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