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指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材料表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意图是
A.推动殖产兴业
B.进行原始积累
C.摆脱国内困境
D.遏制中国近代化
2、判断题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3、判断题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4、判断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
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材料二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可看出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是毛泽东在他的哪篇文章中所论述的什么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利用这则口述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