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训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6分)
(2)制度上感觉不足,导致哪些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请任选一个陈述其主要内容。(5分)
(3)“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请写出第二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当时的世界背景如何,这种世界背景对当时中国形势有何影响?(4分)
(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出理由。(2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5)你认为“新旧之争”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请以两个具体史实为例。(3分)
(6)纵观西方近代化历程,各国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选择一个角度,以具体史实为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表述流畅。(20分)
参考答案:(1)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开展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求富强,派遣留学生出国和办洋务学堂以培养人才,编练新式海军以巩固国防等。
结果是没有使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6分)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准许臣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闲衙。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辛亥革命: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立中国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5分)
(3)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等。(4分)
(4)辛亥革命。
成功: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成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空有“共和”名誉,依旧徘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2分)
(5)阻碍了中国近代进程。
例如: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阻挠修建铁路、反对派遣留学生出国等;
在戊戌变法中,发生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成功被一一葬送,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道路等。(3分)
(6)小论文(20分)
评分标准:选题:2分
观点:3分
史实;10分
结构:3分
文字: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实际上梁启超先生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即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学器物的表现就是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民用近代企业的创办,结果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2)问,制度上的向西方学习主要表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任选一熟悉的历史事件列举其主要内容;第(3)问,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有一种世界眼光,并善于把中国放到世界的范围内来看待,第二期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时期,这一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要对外输出相对过剩的资本,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莫能幸免。;第(4)问,根据思路可知这个革命即指辛亥革命,然后说明其成功或失败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第(5)问,新旧之争实际上是指保守派与维新派或革命派的争论,当然落后力量会阻碍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列举所熟悉两例即可;第(6)问,写历史小论文,关键在于紧扣史实,史论结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很需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类:地主阶级抵抗派,③⑤;第二类:地主阶级洋务派,②⑧;第三类:资产阶级维新派,①⑥;第四类:资产阶级激进派,④⑦。
(2?)林、魏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康、梁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陈、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改造中国。
(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洋为中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