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7月,在华盛顿大学的中美学术合作会议上,他(胡适)以“中国传统与未来”(Chinese Tradition and the Future)为题所作的公开演说中,最后一次试图将文艺复兴的概念,系统地应用到中国史上。他对五四之前的中国历史,总计区分出三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是第8与第9世纪中国文学的文艺复兴,那时白话开始出现在禅僧的诗与语录中。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第三次文艺复兴是第17与第18世纪的“学术复兴”,那时人文学者开始使用“科学方法”大规模研究古籍与史籍。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材料二:《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为他们新发行的月刊型杂志所取的名称。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丈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下面几个特征特别使他们回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首先,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运动,发起以人民日用语书写的新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其次,它是有意识地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制度的运动,也是有意识地将男女个人,从传统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颂扬生命和人的价值以对抗压迫的一种运动。最后,说来也奇怪,倡导这一运动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但试图用现代史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来重整这一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
——胡适《中国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所指的中国古代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新儒学”指的是什么?列举其主要代表人物并说明“新儒学”出现的原因。(12分)
(2)材料二中的“新运动”指的是什么?比较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13分)
参考答案:
(1)指的是:理学(2分)
代表人物:程颐、程颢、朱熹(2分)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雕版印刷术的逐渐普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书院、私塾的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的增加;儒家融合佛道思想;(每点2分,见四点给8分)
(2)指的是:新文化运动(2分)
相似之处:文学的世俗化(白话文);反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提倡人文主义。(8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2分)传统文化的束缚。(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第二次文艺复兴出现在哲学。这里,他主要是指第11与第12世纪新儒学的崛起”可知,中国古代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新儒学”指的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得到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出现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1918年一群北京大学学生”“他们是在我国旧有传统文化中,受过良好熏陶的成熟学生;他们在当时几位教授所领导的新运动里,立即察觉到它与欧洲丈艺复兴有显著的类似性”“它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运动”可以判断出这次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知道,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相似性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A、B属于理学家,D是明朝进步思想家,主张个性解放,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材料中朱熹反对“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的说法,认为“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强调认识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A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材料不能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选出的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63名.占总人数的66%;2234名州(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1275名,占总人数的57.07%;l6069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9963名,占总人数的62%:4117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0744名,占总人数的74.67%。以上选举结果的意义不包括
A.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D.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重在逐步的提高,这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这也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ABC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并未涉及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故选D。
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回答下题。
小题1: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
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