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是爱国者。所以他说“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都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的地方———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戒。……在伪满洲国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力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伦理为第一要件”……
材料二:日本扶桑社2000年出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谬称:“满洲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以建立现代法治为目标的国家。……满洲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日本的战争目的在于将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建设大东亚共荣圈。”
材料三:日本从近代起就觊觎中国钓鱼岛,但在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20 世纪60 年代,某国际组织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使钓鱼岛除了战略价值外,又增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从那时起,日本开始逐步实施其侵吞钓鱼岛的计划。如1996 年7 月4 日,日本人在东北小岛设立灯塔,随后,又在钓鱼岛竖起画有太阳旗的木牌。近期非法活动频繁。
材料四:1970 年12 月,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向二战中被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负疚和赎罪。德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表赎罪书,成立了“赎罪委员会”给予赔偿。而且本政府对战争的反省极不彻底。近几届首相陆续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最近审定美化侵略战争内容的历史教科书为“合格”。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告诫说:“如果再坚持用错误的观点对青少年施教的话,日本只能沦为世界的孤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推行的侵略政策。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谬论进行批判。
(3)请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说明日本长期以来不断觊觎我国领土、领海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德、日两国对战争反省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1)愚民同化政策。
(2 )批判:淤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的傀儡政权,称伪满洲国为一个
国家,是对中国主权的践踏。于日本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盂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是将亚洲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置于日本法西斯统治之下,并非“解放”亚洲。
(3)原因:日本人多地少,国内资源贫乏;日本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严重;近代以来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较强,且一直没有肃清;二战后,对战争罪行的认识始终不够深刻。
(4)不同的原因:德国:战后纽伦堡审判使德国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实行民主改革;德国历届政府对战争反省深刻,态度诚恳。日本: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使许多战犯免予起诉,并使日本保留了天皇制;美国扶植日本,使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膨胀;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本题解析:
第(1)问是愚民同化政策。第(2)问可列举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对沦陷区的掠夺和对亚洲的侵略等史实进行批判。第(3)问注意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侵略
本性。第(4)问可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Victor Hugo Condemning theBurning of Winter Palace(1861)(8分)
Since you ask,I will answer as follows:in a comer of the world there existed a man——made miracle(人间奇迹)—the Winter Palace.
Now,the miracle is no more!One day,two pirates(海盗)broke(毁坏)into it. One of them? went plundering(掠夺);the other set every building and everything in it all blaze(燃烧)! Standing before the tribunal of history is one brigand(强盗)named France and the? other named Great Britain.
I can only hope that there will come one day when France will disburden(摆脱负担) herself of the heavy load on her conscience(良心)and cleanse herself of the crime(罪行)by returning to China all the spoils taken from the Winter Palace.
请回答:
(1)Victor Hugo所说a man—made miracle—the Winter Palace是指什么地方?(2分)
(2)写出在历史法庭前的这两个强盗的名字。(2分)
(3)当时的France正处于哪一历史时期?(2分)
(4)Victor Hugo写这封谴责信,说I can only hope that there will come one day when? France wiIl disburden herself 0f the heavy load 0n her conscience and cleanse herseIf of the crime by returning to China all the spoils taken from the Winter Palace,?表现了怎样的内心情感?(2分)
参考答案:(1)清朝时北京近郊的万园之园——圆明园。(2分)
(2)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国和法国(或英法联军)。(2分)
(3)路易·波拿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2分)
(4)从对于这种野蛮行径的愤慨、谴责、内疚、惭愧等角度加以说明。(2分)
下面是雨果的原文:
先生,您问我对这次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觉得这次远征值得称誉,干得漂亮,而且您很客气,相当重视我的感想。按照您的高见,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的远征,是英法两国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英法两国的这一胜利究竟赞赏到何等程度。
既然您想知道我的看法,那么我答复如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赏。
本题解析:这是一段英文,要先试着翻译成中文。然后再回答问题就容易了。
(1)“夏宫”指的是圆明园
(2)“强盗”指的是火烧圆明园的两个国家
(3)雨果:l802~1885,这个时期在法国历史上应该是什么时期?
(4)言之有理就可以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 )
A.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B.《辛丑条约》签订
C.义和团运动失败
D.反割台斗争失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说明经营了30年的洋务运动达不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的干涉下归还给了中国,这是什么矛盾的结果
[?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